第四章 节 孤篇盖全唐(3/3)
作品:《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诗人写景,紧扣春江花月夜,以“月”为主体,以“月”为线索,在时间上,月升、高悬、西斜、落下,逐字吐出、逐字收束;在情感上,既写月的美景,更写月光引起的思乡之情。良辰美景,诗情画意,读起来很美,皎洁、静谧的夜景,明月高悬,由此引出哲理的思考,有对宇宙奥秘的探寻,有对人生的思考,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在月光照耀下,一切意象都附有人的思乡之情、离愁别绪,很自然地引出了抒情,一种相思,两地离愁,包含着诗人对美景的感叹,对月长圆而人难圆的感怀。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缘于其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后人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诗文在格式上也有创新,其中运用了“顶针”、“叠字”等手法,因而有音乐之美;诗句韵律婉转,对仗工整,加上顶针句式的灵活使用,又使语言清新流畅,顿挫悠扬,琅琅上口,连绵不绝。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换一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
此外,《春江花月夜》还有两点超越。
一、鸿篇巨制,一字统领。张若虚之前,也出现过不少的长诗,如《诗经》、《楚辞》中有些诗,还有一些乐府诗也比较长,初唐时期,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也是长诗。但象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用一字统领鸿篇巨制的情况实属罕见。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有神,事物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二、思想艺术,超越传统。《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诗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抒发对游子思妇的同情,结合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邈远意境,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将深邃美丽的世界隐藏在惝恍迷离的氛围之中,吸引读者去探寻美的真谛。
所以后人点评它:“孤篇盖全唐”。
本章已完成! 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最新章节第四章 节 孤篇盖全唐,网址:https://www.555t.org/10239/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