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员等级制度(为了方便你们带入官场等级)(3/7)

作品:《梦游三千世界

仆射掌兵、刑、工三部。每部下有四司,共二十四司。

政事堂----由于一道诏书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才正式生效,为了方便就在讨论重大事丄丨件时,由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所在称“政事堂”。若一人身兼左右仆射,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有权进入政事堂议事(由于尚书省的长官是虚设的)。但在开元以后,仆射就不能进入政事堂议事了,尚书省变成一个纯粹的执行机关。因此在大周朝中书、门下的长官才是真丞相。

御史台:

御史台。它分为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中央政丨府官员,主要是尚书省六部官员,而中书、门下省不在监察之列;右御史检查各地方官员,全国分十道,每道一个,称“观察使”。这“观察使”本是中央的监察官,在各道巡查,后来就变成常驻地方的中央官了,无形中成为地方的最高长官。假使他的任务是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又赋予他全部权力以应付地方事宜,这即成为“节度使”。节是当时一种全权的印信,有了它就可以调度一切,故称“节度使”。由于其权力极大,所以逐渐演变成“藩镇”。

九寺:

1、太常寺----“常”,本作“尝”,取以食物供奉祖先,让其时时尝新之意,故太常寺管皇帝理祭祀之事;

2、光禄寺----其来源为汉代光禄勋,“勋”通“阍”,是皇家的门口,故光禄寺掌管宫门警卫;

3、卫尉寺----汉本是皇家卫队,至唐变为仅管皇帝依仗帐幕等;

4、宗正寺----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

5、太仆寺----仆,是赶车人的意思,故太仆寺掌管皇帝的舆马;

6、大理寺----源于汉代廷尉,为中央审判机关;

7、鸿胪寺----胪,是传呼之义,源于汉代之大鸿胪,掌管皇帝的待人接物,等于皇帝私人的外交部;

8、司农寺----源于汉代大司农,管政丨府经济的机构,天下田赋收入名义上均归司农寺管理,而入国库;

9、少府寺----也是管经济的机构,但是是管山泽盐矿等税的,这部分收入纳入皇帝私人钱库中去。

文武百官等级表:

正第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职事官。王。爵。

《武德令》有天策上将,九年省。

从第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及特进不带职事官者,朝参禄俸并同职事,仍隶吏部也。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职事官。骠骑大将军、武散官。嗣王、郡王、国公。爵。

正第二品

特进、文散官。辅国大将军、武散官。开国郡公、爵。《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贞观十一年加开国之称也。上柱国。勋官。《武德令》有尚书令,龙朔二年省。自是正第二品无职事官。

从第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扬、幽、潞、陕、灵。大都护、单于、安西,已上职事官。光禄大夫、文散官,镇军大将军、武散官。开国县公、爵。柱国。勋官。

正第三品

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旧班在左相上,《开元令》移在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旧班正四品上,大历二年升。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自左右卫已下,并为武职事官。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武德令》,礼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贞观年改以民部次礼部,兵部次之。则天初又改以户部次吏部,礼部次之,兵部次之。太子宾客、旧兼职无品,《开元前令》定入官品也。太常卿、宗正卿、天宝初升入正三品也。太子詹事、左右散骑常侍、旧班从三品,广德年升。内侍监、唐初旧制,内侍省无三品官,内侍四员,秩四品。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艺承恩遇,特置内侍监两员,秩三品,以授之。中都督、上都护、已上除八大将军,并为文职事官。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怀化大将军、显庆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领,仍隶诸卫也。上护军。勋官。

从第三品

御史大夫、旧班在秘书监九卿下,《开元令》移在上。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监、诸卫羽林,入正三品。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旧雍、洛长史从四品上,景云二年加秩为从三品也。五大都督府长史、旧从四品上,景云二年加秩为从三品。大都护府副都护、旧正四品上,《开元令》加入从三品。亲王傅、巳上并职事官。诸卫羽林、千牛龙武将军为武,余并为文。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开国侯、爵。云麾将军、武散官。归德将军、显庆三年置,以授初附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梦游三千世界 最新章节唐代官员等级制度(为了方便你们带入官场等级),网址:https://www.555t.org/9906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