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儿子错了(2/3)
作品:《崇祯大帝国》出来同皇上打擂台。
不是为父不顾勋贵这些年共同进退的情面,袖手旁顾,而是皇上对待自家的亲戚长辈犹自不讲情面,何况我们这些外臣?”
张世泽小声的辩解道:“我家当不同于其他勋贵,张府和朱府世代效忠于皇上,且执掌京营久矣,皇上岂能自断根基?”
听完儿子的话,张之极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这正是他所参详不透的地方。
皇上用和勋贵无关的一名边将来整顿京营,但是,在京营内经营了这么多年的勋贵影响力,又岂是在短时间内清除的?
各家勋贵在军营中安插人手,克扣军饷,甚至于倒卖军用物资,其实在张之极眼中,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大的过错。
在这个家丁制泛滥的时期,不管是勋贵还是武将,能够放心依靠的,只有他们身边高薪厚禄养起来的家丁们。
而军队中的普通士兵,除了用来凑人数检阅部队,还有什么用?
当然,用处也是有的。
被勋贵武将拉去修建房子,或是被朝廷拉去修建城墙和宫殿、皇陵等大工程外,还有就是用来克扣军饷。
不克扣这些普通士兵的军饷,那么勋贵和武将们怎么养得起自己私人的家丁部队?
至于那些普通的士兵上了战场之后,没有立刻逃亡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壮士了。
被敌人冲击一波而没有溃散的,可以称之为老兵了。
形势不利,还能不抛弃主将逃亡的,更是精兵了。
可要让勋贵或是武将,带着这样的军队上战场抵御敌人,这无疑是让他们去送死。
正是因为如此,军官克扣军饷用来蓄养家丁,这实在是一种勤勉于王事的行为,不仅不应该受罚,还应该嘉奖才行。
但现在皇上抽风了,抑或是受了谁的蛊惑,不仅不拉拢依靠他们这些勋贵不说,还大刀阔斧的对京营进行了人员裁减。
大多数勋贵或是勋贵门下的家丁,在整顿中被驱逐出了京营,这不由不让张之极感到震惊惧怕。
他有些不明白,如果皇上排斥勋贵的高级武官,到时候发生战事,皇上要指派谁去掌握这只军队?
在皇上的京营改制中,英国公府受到的损失最大。
但是张之极也很清楚,皇上对于英国公府也是最为优待的。
到了成国公被抓之后,皇帝对于勋贵的武力威胁,顿时把一向醉生梦死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张之极惊醒了。
尤其是皇上那道公、侯、伯爵,隔代递减的旨意,在嘉定伯世子身上实行后,更是让张之极彻底清醒过来。
皇上这是要用战功封爵,彻底激起勋贵重新立功的决心。
也就说,先祖的功劳再也不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也就是说,英国公府已经是最顶级的国公,可是若没有新的功勋,三代以后,将和常人无异。
这可不行!
不过,张之极思索了许久,才终于认识到,只要张家没有造反,那就不可能对抗崇祯皇帝对京营的改革。
而很显然,张家既没有这个能力造反,也无法背弃历代英国公对皇室效忠而换来的忠诚名声。
既然如此,那只有积极配合皇上。
有的时候,只要皇上照顾,手腕倾斜一点,军功其实也很容易。
再说了,英国公府传承了两百余年,底蕴还是有的。
虽然有向他一样混吃等死享受为主的不孝子弟,但同样不乏有优秀的子弟刻苦训练,时刻为了出人头地。
毕竟,张府庶支、嫡支几百人,良莠不齐在哪个家族都是存在的。
现在到了这个时刻,只要能为英国公府立功,哪管庶支、嫡支子弟。
只要能保住英国公府就行。
当然,如果嫡支子弟有出息就更好了。
所以,今天张之极才要和儿子张世泽好好说清楚。
“我们不管皇上在想什么,我们张家只要服从于皇上的意志就足够了。”
张之极思虑了许久,终于做出决定。
这半年来,他感觉皇上在渐渐疏远英国公府。
过去,虽然因为自己体弱的原因,没有在朝堂大事上有什么作为,但皇上一般有什么事情,但会支付一声。
可现在呢,没有,任何事情都没有。
连重组京营,削减爵位这样重大的事情,都没有召唤自己进宫,以求英国公府配合,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可是父亲,如果这样,我们张府和其他勋贵会不会起了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不满?”
张世泽小声翼翼的问道。
说实话,张世泽对崇祯皇帝的做法也是有抵触的。
因为,崇祯皇帝的做法,本身就是和整个勋贵集团在作对。
作为未来的英国公,为了家族利益着想,他其实是赞同抚宁侯、东宁伯等人的建议,保住成国公。
当然,他也知道,保住成国公只是一个借口,目的还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大帝国 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五章 儿子错了,网址:https://www.555t.org/9891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