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伤情(2/3)

作品:《甲申风云

忠在四川的那套做法,只不过动作和缓了不少。

总体上来说,在对土地征税这个最主要环节上,孙可望的改革进行得既彻底又干脆,推行起来更是一板一眼,没有一丝迁就。

孙可望把云贵大部分州县和卫所管辖的军民田地“分为营庄,各设管庄一人”,营庄由大西军偏裨管理,在辖区内“踏看田地所出,与百姓平分,田主十与一焉。条编半征,人丁不论上、中、下全征”。

就田赋而言,也就是说以十分为总额,入官四分,农民得五分,地主只得一分。如此一来,谁都合适,唯独拥有土地的地主们收入锐减。但面对冷森森的钢刀,就算心怀不满,好在尚有一分的收取,生活算是有着落,以此安慰自己,士绅们只得暂且忍耐了。当然,敌对情绪还是不小。当时云贵的顺口溜都云:“履亩科租法最奇,畜肥兵饱士民饥!”

可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税额为分成制,地主不再能够任意盘剥,农民的生产积极xing普遍提高,当年秋收就“倍于曩昔”,次年又“大熟,百姓丰足,兵民安乐!”

有了财政和人事上的这些成绩,孙可望原本就不够宽广的胸怀早已被自大的情绪充满,怎么看,自己都象一位开国之君了!

顺治七年(1650年)的chun天来得格外的早,尤其是湖南,才进四月,夹袄就已经穿不住了。孔有德已是快奔七十岁的人了,但几十年的征战,打熬得筋骨比那些白面书生还要结实,只罩了件半旧的团龙蟒袍坐在临时王府后院的廊子里,额头还是一个劲儿的在冒汗。

孔有德的远房侄子孔择恩,知趣地从下人手中取过毛巾递到老王爷手中,屏着呼吸,大气都不敢出。

出京以来,老王爷的脾气就没小过,动不动就给人脸子看,甚至不少人还挨了板子。在孔择恩看来,被发配到chao湿闷热的边远南疆对一辈子待在北方的他们来说已经够倒霉的了,更何况,摄政王说得好听,“这广西全省官员的印信就全拜托尔等了”,可傻子都能知道,广西在周明磊手里,就凭自己这点人马,怎么可能打得下来?于是,只好窝在这岳州,上下够不找地憋屈着,能不让人心烦吗?

其实,他还是猜不到孔有德的心思,老王爷忧虑的不是什么领地,而是感到了些许不安,朝廷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旁的不说,就是三王补充人员、马匹、装备,就明显有些吃力。弄得三个人,只能补充完一个,走一个,自己是早早赶到岳州了,可耿仲明、尚可喜两个还在半路上。好在留守的佟图赖为人厚道,又是旧交,否则,真要说上几句刺耳的话,自己这个老脸往哪儿搁啊!

而此时的江南,济尔哈朗已经撤走,整个江南只留下东西两个重兵集团,一个是以孔有德三王的四万汉八旗为骨干的,纠集湖北、南直隶各地守军号称十八万汉军的湖广集团,一个是福建总督陈锦率领的福建、浙江两省的数万汉军。

按照旨意,孔有德原本是要坐镇长沙城,身后的岳州为总基地,湘潭为前哨。三王藩下将领的设置是:定南王孔有德帐下线国安任左翼总兵官,曹得先为右翼总兵官,另调湖广辰常总兵马蛟麟为随征总兵;靖南王耿仲明下以徐得功为左翼总兵官,连得成为右翼总兵官;平南王尚可喜下以许尔显为左翼总兵官,班志富为右翼总兵官。

擦过头上的汗,孔有德看了一眼这个侄儿,“元吉(尚可喜的字)的前锋营已经过了九江,不是说云台(耿仲明的字)也已经离开金陵了吗?你去前面看看,我寻思,这一半天儿,也该有平安折子递上来了!”

“是!”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随着急匆匆地脚步声,孔择恩满脸惊骇地跑了回来,连脚下的石阶都没注意,一个趔趄,就连滚带爬地窜了进来。

“王爷,靖南王他!”

一看yu言又止的孔择恩,孔有德就知道不好,一把薅住他前胸的衣襟,“快说!云台他怎么了?”

孔择恩大嘴一咧,“靖南王,没了!”

“没了?”孔有德一屁股跌坐回椅子上,“没了?人好好的,是怎么没的?”

“是在安庆府境内自尽而死的!”

“你胡说!他带着过万的人马,好好的,谁敢逼他?”

“是逃人!听说有人向朝廷告发,王爷率兵南下时收留了上千名逃人!刑部左侍郎哈丰阿已经追到南京了,为了保全家人,靖南王才出此下策的。”

在孔择恩看来,这逃人法与剃发、圈地,并称本朝三大酷政,律法森严,不要说自己这些汉人,就是满朝的皇亲国戚,哪个敢有半点微辞啊!

孔有德点点头,不禁老泪纵横。只是想到老友的离去,上了年纪的人,这物伤其类的悲情哪里还控制得住,片刻之间,鼻涕、眼泪顺着花白的胡须滴滴答答地流到了地上。

此时的孔有德哪里还能顾及到这些,光顾得在那里顿足捶胸。如今的孔有德,悔恨交加,这事情的原委。耿仲明才出京城,就原原本本地写信告诉他了。

耿仲明的副将陈绍宗是河北人永平府人,这永平府可是被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甲申风云 最新章节第九十八章 伤情,网址:https://www.555t.org/5464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