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任务式的放飞自我(明天开始进宫)(2/3)
作品:《美利坚土豪人生》里条件许可,他们都会竭力争取让父母同意买车,自己开车往返学校。
美国多数地方没有发达的公交,一般城镇面积都算蛮大,即便不大,因为地多人少,购物办事的各个点都相隔很远,喜欢步行的人也走不了那么多,不得不开车。
不得不想,美国人在西方人中超重的人数最多,说不定和没有四通八达的公交有关系。
因为如果使用公共交通,你至少得走到车站,美国人已经习惯了,3、5分钟的步行距离都是开车。
据说历史上,美国和汽车有关的行业大佬们,买断了轨道交通(铁路等公交)的股份,然后任其倒闭,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汽车行业,让所有人都离不开汽车和汽油。
美国的高中每天上课很紧凑,放学时间很早,和多数西方国家一样,美国中学的放学时间都在下午三点左右。
不过,国内的同学别急着光是羡慕。美国学校每天的课程安排真是很紧张的,每天上午一般是八点开始上课,每天大约有5-8节课。
课间时间一般是5分钟,而且你常常要从一个教室跑到另一个教室!
学科老师有自己固定的教室,所以跑路的是学生,说好的“以学生为中心”呢?哈哈,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意思是学习靠学生,教学根据学生设计,而不是要把学生捧成小皇帝。
美国因为不缺土地,所以好多学校只有一层楼,也就意味着,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有时候你得跑很远。
学校针对同一年级的课程表,从周一到周五变化不大,有些学校甚至是完全一样,倒也方便学生们按照习惯跑教室吧。
课程选择多样化个性化:一般的必修课也就是英语、数学、历史(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科学,他们对美国历史教得非常细。
重视人文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惯例,美国中学的数理学科不算难,中国学生只要语言没问题,都觉得偏简单。
而语言文学,和历史这些方面的学习要求,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普遍超出想象。
相对于英法德等这些老牌帝国,一般美国学校在、哲学教育以及公民教育、人文关怀教育方面还有差距。
欧洲发达国家更加倾向于不分民族的人性教育,美国有些学校会有更多的爱(美)国主义教育。
另外,美国一些学校受宗教影响大大超出西欧和北欧这些发达国家,有些教会学校的理念可能会影响到科学教育,这一点家长一般都提前要考察好。
贝拉的讲述中,确实有过个别学校教育者竟然完全否定达尔文学说,在有的美国学校学到反科学的论点,不算是特别孤立个别的事。
欧洲人常常认为美国当地教育特别糟,也有些是因为出门发布愚昧言论的美国人造成负面印象导致。
学科的选择如此之多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肯定是新奇的,包括必修课,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上什么级别,不必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年级。
比如,数学就有十来个级别可以选择。
选修课就更不用说了,好一点的学校开设数十门课程供学生选择,音乐方面,各种乐器学习,各种流派音乐的介绍,(所以多数西方人都比我们一般学生有更好的音乐造诣)。
戏剧、舞蹈、道具设计、舞蹈设计、编程、打字、求生技能、驾驶、家政、心理学、儿童发展理论、新闻写作......几乎什么都可以在学校里学到。
再强调,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是自己决定的,所以不是每个学校都一样。
放学不回家,学校太有趣?
可以这么说,因为放学后多数学生都要参加自己的俱乐部活动。
重视和爱好体育运动是美国人的显著特征,几乎所有中学都有篮球、足球和棒球俱乐部。
体育健儿,无论男生女生,在学校都特别受欢迎,在学校里,学生明星不是学习成绩好的,而是运动机能最好的学生。
虽然西方人普遍比中国人更加athletic,更加擅长体育项目,但是在美国,体育不仅仅是一个学科,运动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运动几乎是每个“积极生活的人”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加学校球类俱乐部的可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很多人的球技不输专业运动员。学校之间的比赛也都是高水平的,可观性甚至不亚于一些世界比赛。
其他俱乐部活动数不胜数,各种外语,绘画、音乐、舞蹈、棋类等等。
任何一个学生,有特长或者有一个什么有趣的想法,都可以发起一个俱乐部。
学校会指派一位教师充当俱乐部的监管人,监管老师的责任只在于监护未成年人或者说维持秩序,学生自己才是俱乐部的领导。
学校和学校之间会定期举办比赛或者聚会,尤其是球类运动和棋类竞赛之类的。
因为俱乐部是自己选择、自愿参加,绝大多数学生是很把它当回事的,放学以后参加练习和训练,不仅是有趣,也是责任。
总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美利坚土豪人生 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九章 任务式的放飞自我(明天开始进宫),网址:https://www.555t.org/10085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