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太大了些(2/4)
作品:《国潮1980》 美国建筑学家贝肯曾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华夏的京城了。在那里,整个城市深深沉浸在仪礼、规范和宗教意识之中……”>
这话可是很实在的,一点也不夸张。>
总之,对于他们这样的第一次来华的人。>
特别是在抱有极大成见,认为华夏只有贫穷和落后的心态下,被华夏悠久历史的见证物一下子晃了眼,惊了魂儿,坠入了对东方畅想的痴迷之中,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说白了,这就像靠工业发了财的暴发户在一个还在靠庄园收入维持低调生活的贵族面前耀武扬威一样,自以为拥有很多。>
但只要当他了解的多一点,很快就会发现,哪怕他操劳一生赚到的财富也换不来这个贵族家里落满灰尘的家族收藏。>
而自己引以为傲的豪宅和海滨别墅,对比贵族祖传的古堡,简直就像是儿童玩具一样。>
不用说,当松本庆子的双亲坐着汽车到达目的地,等到下车之后,他们的这种感觉还会变得更明显。>
实际上,罗广亮这次可没有走大铁门,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开着汽车从胡同最里面的大铁门进去,开进汽车房。>
且不说汽车房现在都堆满了家具物件,连一间多余的空房都没有了,只能把汽车放在空场院里。>
就说康术德的马家花园改名为芸园,拿下牌照成为合资酒店之后,也不适合再这么迎送客人往来了。>
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再也不用遮遮掩掩的马家花园,正门已经找古建队的人好好拾掇出来了,原本破旧的蛮子门变得焕然一新。>
不但在石雕的门楼上挂上了牌匾,换了门槛,修了台阶,而且大门两边还摆放了一对儿汉白玉的石门墩。>
那材料不但洁白,而且还悠悠闪着琳琳的亮光。>
就这样的大门,这样的院落,在这么一条幽静又有参天树木遮蔽的胡同里,显得格外气派。>
而且出于有备无患,宁卫民还凭借自己皮尔卡顿的背景和几家国资旅行社较好的关系,更是以神速拿到了接待涉外团体资格的“旅游定点接待单位”的牌照,现在一个明晃晃的铜牌儿就挂在芸园大门旁边的墙上,更是给芸园增加了不小的底气。>
就冲这块铜牌子,让外人一看也知道这家酒店来头不小,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来的地方。>
但最关键是,酒店的员工也由沈存从连锁快餐店的人里调来了几个来应差,如今每天已经有专人守在门口负责迎宾了。>
而且就像坛宫饭庄的员工一样,门口这个芸园的迎宾人员也是以身穿大褂,脚踩布鞋来作为工作服的。>
只不过他的大褂的颜色是蓝色素布的,比起坛宫饭庄普通员工的月白大褂,显得更传统,更稳当,也跟贴近历史中过去人们的审美。>
那想想看吧,有这样一个看着干净利索,身穿大褂,身材高挑的小伙子为他们拉开了车门,护住了头顶。>
当韩英明夫妇走下汽车之后,他们脚踩石头的台阶,抬眼望去又是这么一个堪称高门大户的古代宅院。>
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难掩吃惊,心怀激动,感到忐忑难安,这些情绪都是避免不了的。>
因为此情此景已经不是可以由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了,真真切切的富贵逼人。>
这座院落到底有大,里面是个什么样子,已经调足了人的胃口,刺激人的大脑做出无限遐想。>
特别是门口逗留的这一刻,松本庆子还专门给自己父母向胡同两边做了些指引,韩英明夫妇一听就更是心神动荡。>
“爸爸妈妈,往东的那边的那个院子,过去曾是华夏末代皇帝溥仪生父载沣的居所,听说卖掉王府后,他就把家搬到了这里,晚年一直居住在这里。后来又把房子捐给了华夏政府,现在才改成了幼儿园。而从这里往西走,也就不到一公里左右的距离,就是华夏皇帝过去的后山花园,叫做景山的的地方。再往南一点,那就是明清两代华夏皇帝居住的宫殿群了。现在那里已经成了人人皆可参观的博物馆。什么时候您想看看,咱们就去,很方便。”>
好家伙!>
老两口这才知晓,敢情这个院子过去的邻居是亲王啊,而且这里距离华夏皇居还这么近。>
松本庆子的话,让他们进一步在心里产生了比较清晰的地理概念。>
他们现在差不多是把这里当成东京千代田区的皇居附近,或者是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区京都御苑附近了。>
那都是日本天皇皇宫的所在。>
“松本小姐,咱们别光站在这儿说话了,老人一路辛苦,还是先进去休息休息,喝点水吧。”>
此时插话的是小陶,他已经和罗广亮把车里的行李都卸下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潮1980 最新章节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太大了些,网址:https://www.555t.org/1/1321.html